運用具體“數字”分析經濟道理
河北 劉寶團
一. 交換價值與價值的關系
主要觀點:交換價值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夠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換,就在于它們都是勞動產品,都有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凝結在里面。這種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商品的價值是不能自我表現的,必須通過交換,由另一種商品表現出來。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題例:假如1把斧子=2只羊這個等式成立。運動相關知識回答1-2題。
1. 1把斧子和2只羊之所以需要交換,是因為( )
A. 兩者都有使用價值
B. 兩者都有某種共同的自然屬性
C. 兩者的使用價值不同
D. 兩者都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解析:商品是通過交換供別人、供社會消費的勞動產品。商品必須具有使用價值,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是沒有人要的。斧子和羊有不同的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交換雙方各自的需要,這是商品需要交換的原因。答案為C。
2. 1把斧子和2只羊之所以能夠相交換,是因為( )
A. 兩者都有價值
B. 兩者都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C. 兩者的使用價值相同
D. 兩者擁有等量的價值
解析:在“1把斧子=2只羊”這個等式中,1把斧子的價值是通過2只羊表現出來的。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它們之所以能夠相交換,是因為1把斧子與2只羊二者凝結了等量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擁有等量的價值。C說法錯誤,A、B說法正確,但不合題意。答案為D。
二. 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主要觀點: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生產單位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越短,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反之,社會勞動生產率越低,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越大。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題例:假設原來生產一雙皮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2小時,現在社會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較原來提高了一倍,而某制鞋企業的勞動生產率仍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則該企業生產一雙皮鞋含有的價值量是()
A. 1小時 B. 2小時 C. 4小時 D. 6小時
解析: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現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一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減少一倍,商品價值量也相應地減少一倍,所以現在一雙皮鞋含有的價值應為1小時。某企業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不能決定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答案為A。
三. 市場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主要觀點: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可以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決定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有三個因素,即:待銷售的商品量,商品的價格水平,貨幣的流通速度(單位時間內貨幣流通的次數)。前兩個因素構成商品價格總額。商品的價格總額除以貨幣的流通次數,就是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
題例:假定社會待售商品價格總額為2000億元,一定時期貨幣流通次數為4次,紙幣的發行量適中。若隨后紙幣的發行量過大,使1元紙幣相當于以前紙幣的0.5元,這時發行的紙幣是()
A. 500億元 B. 1000億元 C. 2000億元 D. 4000億元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2000億元/4次=500億元。若紙幣的發行過多,就會出現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1元紙幣的購買力下降了一倍,說明紙幣的發行增加了一倍,即1000億元。答案為B。
四. 價值規律刺激商品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
主要觀點: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的。因此,某個商品生產者如果率先改進技術設備,經營管理先進,勞動生產率比較高,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就會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交換中獲利就較多,反之則較少,甚至虧本。這會刺激商品生產者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
題例:假如生產一件服裝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8小時,售出后收入16元,某一服裝生產者率先提高勞動生產率一倍,他仍用8小時生產服裝。則該生產者()
①在8小時內可生產兩件服裝,產品總量增加一倍
②每件服裝內所包含的個別勞動時間就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③每件服裝的價值量不變,但服裝的價值總量增加,在出售后可收入32元
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從而獲得額外收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分析此類試題首先要弄清的是社會勞動生產率發生了變化,還是個別勞動生產率發生了變化。社會勞動生產率發生變化,導致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發生變化,單位商品價值量發生變化,而價值總量不變。個別勞動生產率發生變化,導致的是個別勞動時間發生變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而單位時間內生產商品的價值總量發生變化。本題“某一服裝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個別勞動生產率發生了變化,據此分析答案為C。
五. 股票價格的計算
主要觀點:股票是股份公司發給股東的入股憑證,是股東取得股息的一種有價證券。股東憑借股票定期從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稱作股息。股票的價格是變化的,通常總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額。股票價格的高低,一般取決于兩個因素:預期股息和銀行利息率。股票價格為預期股息與銀行利息率的比例關系。
題例:小張于2003年9月2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購買了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5000股,每股票面金額10元,預期每年可以獲得6%的股息,而當時銀行存款的年利息率為5%,如果沒有其它因素的影響,一年后小張購買的5000股股票的價格是()
A. 5萬元 B. 6萬元 C. 3萬元 D. 6千元
解析: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利息率。
5000股股票一年的股票價格為: 元。
答案為B。
六. 企業的經濟效益
主要觀點:經濟效益是衡量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綜合指標。它一般是通過經濟活動中勞動消耗同適合社會需要的勞動成果的比較,用“所費”與“所得”、“投入”與“產出”的比例,表明經營效果是“盈利”或“虧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就是要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合市場需要的商品和勞務。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
題例:下面能夠說明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一項是()
A. 某企業去年投資100萬元獲利10萬元,今年增加投資200萬元,獲利15萬元。
B. 某企業精簡職工干部占全廠職工總數的10%,而利潤水平與去年持平。
C. 某企業減員15%,利潤降低5%。
D. 某企業規模不變,獲利增加20%。
解析:企業投資100萬元獲利10萬元,假定經濟效益不變,投資200萬元,應獲利20萬元,而只獲得15萬元,說明經濟效益下降。答案為A。
七. 人民幣外匯匯率
主要觀點: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我國通常采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準,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外匯匯率會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變動,如果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人民幣外匯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人民幣外匯匯率跌落。
題例:2002年1月1日,歐元正式進入流通領域。我國人民幣外匯牌價2002年1月1日為100歐元=714.5元人民幣,1月10日為100歐元=714.8元人民幣。這表明我國的()
A. 外匯匯率跌落,本國貨幣值升高,外幣貶值
B. 外匯匯率升高,人民幣升值,歐元貶值
C. 外匯匯率升高,本國貨幣貶值,外匯升值
D. 外匯匯率跌落,歐元升值,人民幣貶值
解析:2002年1月10日與1月1日比較起來,100單位外幣兌換了較多的人民幣,這說明了我國的人民幣外匯匯率略有升高,外匯相對升值。答案為C。
|